正在阅读:妇产科主治医师高频考点之分娩期并发症(8):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试 > 职称 > 妇产科主治医师高频考点之分娩期并发症(8):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

妇产科主治医师高频考点之分娩期并发症(8):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

2020
12/27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酷客健康
A-
A+
【摘要】妇产科主治医师高频考点之分娩期并发症(8):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备考生们快来收藏复习备考啦!

  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

  1、估测出血量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

  (1)称重法:在分娩前将产妇所用的敷料和消毒单、巾称重,产后将被血浸湿的敷料、单、巾称重,减出初称重量即为失血量,按血液比重1.05g换算为1ml。失血量(ml)=[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5(血液比重g/ml)。

  (2)容积法:用弯盘或专用的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然后将收集的血用量杯测量。

  (3)面积法:按纱布血湿面积估计失血量。

  (4)休克指数法(SI):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当SI=0.5,血容量正常;SI=1.0,失血量为10%~ 30%(500-1500ml);SI=1.5,失血量为30%~ 50%(1500 ~ 2500ml);SI=2.0,失血量为50%~ 70%(2500 ~ 3500ml)。

  (5)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失血量为400~500ml。但是在产后出血的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常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出血量。

  2、寻找产后出血的原因

  根据阴道流血发生时间、出血量与胎儿、胎盘娩出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原因常互为因果。

  以上即是酷客健康考试-职称频道为你分享的“妇产科主治医师高频考点之分娩期并发症(8):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内容。关注更多医疗疾病、营养健康、中医保健以及医药健康考试等内容,本站将及时与你分享。酷客健康,医疗健康新通道,尽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