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 > 疾病 > 中医临床| 针刺、拔罐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临床| 针刺、拔罐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2020
07/16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酷客健康
A-
A+
【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中医属于“痞证”“吐酸”“嘈杂”“呕胆”“胆瘅”的范畴。中医可通过针刺、拔罐等穴位经络疗法来缓解患者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一起学习一下:

  中医临床 针刺、拔罐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痞证”“吐酸”“嘈杂”“呕胆”“胆瘅”的范畴。患者平素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致使中气不足,升清降浊失职,遂致胆胃相互制约失常,胆汁反流入胃;或情志不调,造成肝胆疏泄失职,气机郁滞,挟胆液上逆犯胃,从而出现呕恶酸苦、胃脘灼热、痞满等症状。

  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常取百会穴、内关穴、四白穴、太冲穴、阿是穴等进行施治。

  患者取俯卧位并将背部充分暴露,用手拇指指腹,以胸6椎、7椎为中心,分别向上3个椎节、向下5个椎节按压寻找明显疼痛点或有结节、条索状物处,再用左手迅速将罐拔于此处,留罐10分钟后起罐,每周两次为宜。

  患者改为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针尖向前刺百会穴,用指甲由针尾远端向近端刮针柄9次。直刺内关、四白各0.8寸并缓慢捻转1分钟。直刺太冲穴0.8寸施以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再行提插泻法后起针,每天一次为宜。

  有研究证实,针刺四白穴对胃肠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效甚至优于目前临床广泛运用的足三里穴

  解剖学上和调控胃肠感觉与运动功能相关的交感神经阶段主要分布在胸3至7椎节段。胸6至10椎节段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与副交感神经相互拮抗,当该区域异常刺激到椎体周围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自主神经功能就会失调,进而出现胃肠蠕动加快、胃酸分泌增加的反流症状。通过在以胸6椎、7椎为中心,分别向上3个椎节、向下5个椎节寻找疼痛点或结节、条索状物处,然后在该处拔火罐,利用负压刺激起到畅通督脉、柔肝健脾的功效。

  百会穴位于巅顶,为诸阳脉之会,入络脑,该穴又是督脉的要穴,督脉总络诸阳与肝、肾联系密切,针刺有调节全身气机、安神镇静的作用。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针刺具有宁心安神、理气宽中、理气镇痛之效。太冲穴为肝经原穴,针刺泻法可调畅气机、平肝熄风、疏肝解郁。

       以上即是酷客健康中医-疾病频道为你分享的“中医临床| 针刺、拔罐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内容。关注更多中医临床以及疾病诊疗内容,本站将及时与你分享。酷客健康,医疗健康新通道,尽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为你推荐

中医临床| 名老中医擅用小柴胡汤加减调治乳腺癌术后患者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7/28

中医临床| 主穴取哑门、扶突、环跳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7/29

中医临床| 中医治痹证之“五要”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7/29

中医临床| 唇舌紫黯的血瘀质还能如何辨?怎么调?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7/30

中医临床| 腕部过劳易患腱鞘炎 中医治疗方法多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7/30

中医临床|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8/01

中医临床| 中医治呕需辨明病机 不可见呕止呕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8/04

中医临床医案分享|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8/04

中医临床| 口眼㖞斜之证 面瘫分期针刺治疗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8/04

中医临床| 辨病失眠症 不同证型不同调养

中医临床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针刺 拔罐 2020/08/0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