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医养生文化| 《黄帝内经》揭中医养生精髓——养生五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 > 文化 > 中医养生文化| 《黄帝内经》揭中医养生精髓——养生五道

中医养生文化| 《黄帝内经》揭中医养生精髓——养生五道

2021
03/18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邓沂/ 中国中医药网
A-
A+
【摘要】《黄帝内经》为中医经典著作之首,为中医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此文介绍《黄帝内经》中所示中医养生精髓——养生五道:

  中医养生文化《黄帝内经》揭中医养生精髓——养生五道

       《黄帝内经》被尊为“医家之宗”“养生宝典”,位列中医经典著作之首,为中医学的形成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民众的身心健康,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帝内经》中《素问》的首篇《上古天真论》,谈到人们“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通晓、践行养生之道。而知“道”的人,他们常常都遵循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五项养生保健法则。养生五法则,对于我们今人的养生保健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法于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唐代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释说:“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由于“天人相应”的缘故, 因此人体要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养生保健者应注意因时养生。

  法于阴阳,指人类的日常生活一定要效法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要顺应天地时令如四季、昼夜的阴阳变化。

  四季养生方面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三月,此谓发陈……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譬如春季养生宜养“生发、发生之气”、疏肝升阳,饮茶宜喝茉莉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花茶”;夏季养生宜养“长养、生长之气”、清心补津,饮茶宜喝龙井、毛峰、碧螺春等“绿茶”;秋季养生宜养“收敛之气”、润肺补气,饮茶宜喝乌龙茶即“青茶”;冬季养生宜养“闭藏之气”、补肾温阳,饮茶宜喝红茶、黑茶等。

  一日养生方面 如像《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此即古人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但是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工作繁忙,很多事情都放在夜间完成,因此,很容易出现肢困、疲乏、易怒等不适,甚至出现早衰、失眠、焦虑等疾患,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出现月经紊乱、闭止等疾病,对健康长寿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实际这是违背了一日养生“法于阴阳”原则造成的后果。

  和于术数

  养生保健,注重养生者自身保养的主动性,而中医养生种类繁多、方法独特,所以不同的个体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之术,这就是“和于术数”。

  “术数”,具体如针刺、艾灸、药物、气功导引、推拿按摩、刮痧、足疗、洗浴、健身术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其中药物又包括内服药物与外敷药物,这些都是能够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方法。举艾灸、内服药物养生做一说明:

  艾灸养生 《素问·脏气法时论》“脏寒……,其治宜灸焫”、《灵枢·经脉》“灸则强食生肉”即属之。如艾灸足三里穴,该穴属于胃经,有调理人体上中下三焦、强壮脾胃功能、补中益气等作用,经常艾灸或按摩该穴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强体力与肌力、消除或改善疲劳、减少疾病、预防衰老。

  内服药物养生 内服药物养生的原则是“损益使平”。虚证补益,药物如人参、西洋参补气,阿胶、地黄补血,枸杞子、石斛补阴,鹿茸、虫草补阳;方剂如补中益气丸补气,乌鸡白凤丸补血、六味地黄丸补阴、金匮肾气丸补阳。实证祛邪,药物如大黄通大便、三七化瘀血;方剂如麻子仁丸通大便、复方丹参片(滴丸)化瘀血。

  养生保健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各种养生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针对性,要根据这些养生术的原理、特点和要求,结合个人情况,如身体素质、文化基础、环境与经济条件等,因人因时因地选择为宜。以药补为例,很多人喜欢用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来补养,而这些药材属温补之药,适用于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大便稀溏等阳气不足之人,性情急躁、低热失眠、口干便结等阴津亏乏之人则不适用,即阳虚体质者宜之,阴虚体质者禁之。二是各种养生术都有特定的方法和要求,掌握其技巧和要领至关重要。以气功锻炼为例,意守丹田要求若有若无,若存若亡。掌握不好,极易出偏,甚至走火入魔,尤其在初期和关键期更要注意,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锻炼,并能够定期得到辅导。

  食饮有节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条件之一,《黄帝内经》提出养生保健要“食饮有节”,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适当节制饮食是最为简便易行的养生之道。

  “节”,是节制、节律、节度的意思。因此“食饮有节”,包括食饮有节制、食饮有节律与食饮有节度三层意思。

  食饮有节制 即饮食定量。饮食既不可过饥又不可过饱,根据现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尤其要注意不可过饱。这样就不至损伤脾胃,近则可保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提高对摄取食物的消化、吸收,使食物精微、气血营养化生旺盛;远则无营养缺乏或过剩之忧,即使到了中老年,也可减少肥胖乃至于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另外,古人强调晚餐和患病之后应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人们活动较少,晚餐理应少食;患病之后人的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应适度减少饮食。

  食饮有节律 即饮食定时。我国传统的习惯是一日早、中、晚三餐,要按照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这样即可保证脾胃消化、吸收有节律地进行。而脾胃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在体内才能有条不紊地得到消化、吸收并输布于全身。

  食饮有节度 指种类齐全、比例恰当、谨和气味,即膳食平衡。《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明确指出粮食、蔬菜、肉类、果品等为膳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种类齐全;其中又以粮食为主食,肉类为副食,蔬菜、果品为补充,这又是比例恰当。谨和气味,指膳食需要谨慎地调和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以使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协调,确保身体健康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包括作息有常和居所有常。

  作息有常 指作息时间应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前述《素问·生气通天论》的昼夜养生以及由其衍生的十二时辰养生、子午觉养生等,即为作息有常。

  睡好子午觉,就子觉来说,晚上23时~1时为子时,1时~3时为丑时,3时~5时为寅时,5时~7时为卯时,这些时段都是人们睡觉的最佳时间。而子时属一日时辰中的阴中之阴,同时阳气开始初生,阴阳俱虚,所以此时段必须休息。另外,此时体内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体温下降,呼吸、心率及脉搏减慢,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内脏各器官功能下降,但大脑松果体内分泌的褪黑激素含量却开始增高,从而诱导人体进入睡眠放松状态。所以子、丑、寅、卯这一时段, 不宜进食、看书、运动,以免引起机体兴奋,影响正常的睡眠休息。就午觉来说,人们经上午半日活动,阳气耗散,加之午时即11时~13时是一日时辰中的阳中之阳、阴气开始初生,阳气因此由盛转衰,所以午后需稍事休息以培补阳气。此外,中午由于环境气温较高,使得体表血管扩张,血液被迫向外分流。因此午餐后应注意适当休息,以保证消化器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居所有常 指家居环境与工作环境应符合法度。如《素问·异法方宜论》即记载了地域居所环境与易发病证的关系。具体应考虑三个问题。一是选址,应以“背山、面水、向阳”为原则。二是方位,多是“座北朝南”。三是环境,古人非常注重水土与风气。水土与地方性疾病有关。如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关、克山病与缺硒有关等等。风气指“藏风聚气”,关键是避开有害之风与有害之气,而藏聚有利之风与有利之气。如目前人们新居必须装修,旧居也要定期装修,家具都在不断更新,因此地面、墙面材料,门窗、家具涂料等将甲醛、苯、氯、氨、氡等有害气体藏进了家里,使不少人的身体受到无形的伤害,许多人患上了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所以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住宅、办公场所和营造家居、工作环境,创造一个符合法度、舒适清静的居所环境,对保障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都非常重要。

  不妄作劳

  不妄作劳指不违背常规地、适度地劳作。具体包括不妄劳力、不妄劳心和不妄房劳三方面。

  不妄劳力 劳力,指身体、肢体劳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度地体力劳动和身体、肢体锻炼可以增强脏腑功能,对健康有益。《黄帝内经》既主张劳动和锻炼,又反对过度劳累,而“形劳而不倦”则是对劳动和锻炼养生的原则要求。如《素问·宣明五气篇》的“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和“久坐伤肉、久卧伤气”等即是。

  不妄劳心 劳心即是动脑筋、费心神。神由心主管,却又分属于五脏。由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情绪情志表现,属于人高级功能活动,对生命、对健康都很重要,因此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非常重视精神情志养生和精神心理保健。中医精神情志养生,一是恬淡宁静、乐观开朗;二是适度用神、神不过耗;三是调节情志、适当疏泄。

  不妄房劳 由于肾所藏的肾精及其由此而具备的肾气,对人体生长壮老生命活力和生殖功能强盛及其寿夭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节欲惜精即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要求。

  《黄帝内经》养生真髓

  养生之道,法则有五。

  春季发陈,养生之道。

  养生保健,求于中和。

  因时养生,参悟相合。

  夏季蕃秀,养长之道。

  养心为上,主明下安。

  五脏所恶,慎而避之。

  饮食劳倦,伤害脾胃。

  恬惔虚无,病安从来。

  谷果肉菜,气味合和。

  以酒为浆,半百而衰。

  病起过用,此为常也。

  脏寒生满,其治灸焫。

  经络不通,治以按摩。

  凡药有毒,无使过之。

  以上即是酷客健康中医-文化频道为你分享的“中医养生文化| 《黄帝内经》揭中医养生精髓——养生五道”内容。关注更多医疗疾病资讯、营养健康、中医养生等科普以及医药健康考试相关内容,本站将及时与你分享。酷客健康,医疗健康新通道,尽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为你推荐

春季如何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 中医文化 2020/04/09

中医养生之按摩施治“落枕”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 中医文化 2020/04/22

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来看看!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 中医文化 2020/05/07

【中医养生】神医华佗的养生思想及方法之传承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 中医文化 2020/07/04

中医养生| 别只注意“食养生”而忽略“饮养生”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 中医文化 2020/07/31

中医养生文化| 秋分之前 别忙进补 莫急润燥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 中医文化 2020/09/20

中医养身文化| 健脾渗湿用山药 雪香酥腻老来便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 中医文化 2020/10/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