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药学科普| 替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三大冤案”平反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药学 > 药学科普| 替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三大冤案”平反

药学科普| 替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三大冤案”平反

2021
01/07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酷客健康
A-
A+
【摘要】二价双胍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口服降糖药。近年来有关二甲双胍的“三大冤案”愈演愈烈,在此为它平反:

  药学科普

       二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中最常被选用的药物。然而,正如我国的一句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二甲双胍也出现了几种“流言”,从而给降糖一哥造成了三大“冤案”。在此,对这三桩“冤案”给予“平反”。

  冤案1——长期服用,可能“失效”

  “平反”结论——人体血糖的维持,需要依赖胰腺里的胰岛分泌胰岛素。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的胰岛素处于抵抗状态,胰岛素数量可能足够,但是效力低下,无法发挥降低系统的作用。二甲双胍正是针对这一机制,通过抑制体内葡萄糖异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利用而发挥降糖功效。无论是空腹、餐后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二甲双胍都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只要无禁忌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缺氧、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等,病人又能耐受,二甲双胍就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而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贯穿整个病程。所以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不会“失效”。在降糖药家族中,二甲双胍成为“一哥”当之无愧。

  冤案2——胃肠反应,立即停药

  “平反”结论——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等。多出现在治疗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人可以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不必立即停药。对于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因此,不必因使用二甲双胍时出现的胃肠道反应而贸然停药,这就有如“因噎废食”。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是有办法减轻甚至避免的,比如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每天2000毫克这个最佳剂量,让人体逐步适应;或者二甲双胍普通片随餐或餐后服用,减少胃肠刺激;或服用二甲双胍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

  冤案3——毒性较大,损伤肝肾

  “平反”结论——二甲双胍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不经过肝脏代谢,主要由肾脏从尿液中排出,清除迅速,12~24小时大约可清除90%。因此二甲双胍本身无肝肾毒性,不会损伤肝肾。如果合并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只要肾功能正常,二甲双胍就可以继续使用。

  1、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不竞争肝药酶,不存在肝毒性。只是由于目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二甲双胍的资料较少,一般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避免使用、转氨酶轻度偏高病人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再次强调,这样做的原因这是担心肝脏本身的疾病影响正常乳酸清除能力,而不是因为二甲双胍有“肝毒性”。

  2、在某些糖友中流传的“二甲双胍伤肾”的说法不科学。这是因为二甲双胍在体内并不与血浆蛋白结合,而是以原型随尿液排出,90%的药物在12小时内由肾脏清除,包括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泌。清除率是是肌酐的3.5倍,本身对肾功能没有影响,双胍类药可致乳酸性酸中毒,这主要是苯乙双胍导致的,二甲双胍很少发生。但有报道肾功能不全的糖友也有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病例,因此,使用二甲双胍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建议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调整剂量:eGFR≥60时无需减量、在45~60之间需减量、eGFR≤45时需停用。

  以上即是酷客健康论文-药学频道为分享的“药学科普| 替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三大冤案”平反”内容。关注更多医疗疾病、营养健康、中医保健等科普及医药健康考试相关内容,本站将及时与你分享。酷客健康,医疗健康新通道,尽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