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康复医学如何让患者重回生活轨道?从技术到人才全面布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医学 > 康复医学如何让患者重回生活轨道?从技术到人才全面布局

康复医学如何让患者重回生活轨道?从技术到人才全面布局

2021
03/04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健康中国
A-
A+
【摘要】康复医学的发展早已驶上精准功能评估和康复、智慧康复的“快车道”,从技术到人才全面布局,来了解一下康复医学是如何让患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的。

康复医学如何让患者重回生活轨道?从技术到人才全面布局  

       小张的生活重回“轨道”

  小张是一位中学生,因为车祸导致严重脑外伤、意识障碍。尽管脑外科手术挽救了他的生命,但术后依然遗留意识不清、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二便功能障碍等问题。在当地治疗一直无明显改观,转诊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

  小张来时带有气管套管、鼻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管等四个外接导管。经过多感官感觉刺激、痉挛肌肉的肉毒毒素注射、脑部神经调控治疗、周围神经电刺激等综合治疗,4周后,小张逐渐恢复意识。随后,他陆续脱离了深静脉管、气切套管、鼻胃管和导尿管,能够经口进食,正常大小便,8周后接受独立站立和行走训练。最后,小张顺利返回学校、回归家庭和社会。

  康复的意义在于不断拓展说到康复医学科,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似乎只是给卒中或者运动损伤患者做按摩、理疗,锻炼肌肉力量等。有些人甚至并不知道医院里还有这样一个科室存在。 事实上,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对象几乎涉及各个临床科室的患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运动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和妇产科等。 因为受伤、衰老、疾病等原因,我们会失去某些功能,这些被称为功能障碍。而康复医学,正是以功能障碍恢复为核心,最终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回归社会的一门医学。 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的定义是:应用综合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现代康复医疗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理疗”。随着脑科学、神经调控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康复医学的发展早已驶上精准功能评估和康复、智慧康复的“快车道”,而各种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便携式穿戴技术、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会使更多困扰患者的功能障碍问题迎刃而解。

神经调控技术

  神经调控技术在临床康复已经广泛应用

       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

  康复科每年会收治较多包括外伤、自发性脑出血、心脏骤停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患者。患者入院后,我们会给予包括常规床边神经行为学检查、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部功能性核磁共振等在内的全面完善评估,做到精准评估。然后基于这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通过多感觉综合刺激、脑部神经调控技术、康复机器人、药物等进行康复治疗。

  科室内各专业团队分工,不仅使得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可以深入开展,也使得康复团队在面对患者功能障碍时可以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极大提高了康复效率。多维度、多模态、多学科的“评估-诊断-康复治疗-再评估”体系,帮助患者实现个体化、精准化康复。每年都会有一些意识障碍患者恢复意识,回归家庭和社会。

  67岁的患者郑爷爷在运动锻炼时突发脑干梗死,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但是遗留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功能障碍。在当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后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逐渐好转,但仍存在较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

  转到我科后,我们首先对他进行了相关的规范化精准评估并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包括针对口腔期吞咽障碍的口腔感觉训练技术、口腔运动训练技术等。还有针对咽部感觉减退、咽壁收缩下降、喉上抬减弱等问题的shaker训练、气道保护手法、姿势代偿训练、吞咽肌肉低频电刺激疗法等。另外,针对患者环咽肌失弛缓症状,采取了球囊扩张、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等治疗。

  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郑爷爷反映,训练后咽部的堵塞感明显减少,喝水时稍慢些很少会呛咳。治疗师根据吞咽功能评估后判断,患者已经基本可以独立进食常规食物了,因此成功拔除了鼻胃管。

  正是由于精准化康复的理念加上不断丰富的康复技术手段,才使得像郑爷爷这样的患者功能障碍得以快速恢复。

  从技术到人才全面布局

  “以人为本,科研创新,走精准化康复之路”是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鲜明理念。我们提出“精准诊断,精准定位,精准康复”,倡导快速康复,以患者功能为导向,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患者功能恢复的最大化。

  科室积极开展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新技术,包括超声/肌电图/电刺激定位引导下的肉毒毒素注射、肌骨超声、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上下肢康复机器人、步态分析、平衡测试及训练、动态肌电图、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脑电图及诱发电位、虚拟现实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等。得益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精准化康复成为可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室坚持把“走出去,请进来”作为科室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为了满足不同院区同质化教学,科室积极跟进互联网+建设,打造多院区远程康复协作平台,实现了远程学习、远程查房和远程会诊的“云康复”新模式。与此同时,科室积极推进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定期推送优质的医教研和科普微文,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紧张期间,“云康复”教学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怎样将人才优势转化为科研产出,也是科室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科室以亚专科建设为导向,构建了神经电生理、神经功能影像数据分析、体表信息采集、神经调控、手功能康复、脑卒中康复基础研究、海外科研合作等亚专科临床-科研平台,科室每位成员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选择相应的平台,组成各亚专科团队,使平台资源利用最优化,科研效率最大化。

  科研做得再好也是为了服务于临床,患者的口碑也是我们最看重的。与很多临床科室不同,康复医学科的“三师”(包括医师、治疗师和护师)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更长,除了进行有效的治疗,为了让患者摆脱因病功能缺失的无奈和焦虑,“康复三师”常常要成为患者的朋友,耐心地倾听与鼓励。

  虽然康复医学是一个二级临床医学学科,但与其他很多临床学科不同,它更关注患者“活动参与功能”,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家人和社会的依赖。

  简单来说,康复医学的价值在于让患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康复,让康复真正惠及每一位功能障碍患者,是我们康复医学人共同的愿景。

  以上即是酷客健康论文-医学频道为你分享的“康复医学如何让患者重回生活轨道?从技术到人才全面布局”内容。关注更多医疗疾病资讯、营养健康、中医养生等科普以及医药健康考试相关内容,本站将及时与你分享。酷客健康,医疗健康新通道,尽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为你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