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自然》:被人类活动损害的生态系统中 人畜共患病宿主动物增加了70%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自然》:被人类活动损害的生态系统中 人畜共患病宿主动物增加了70%

《自然》:被人类活动损害的生态系统中 人畜共患病宿主动物增加了70%

2020
08/11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前瞻网
A-
A+
【摘要】比例惊人!近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被人类活动损害的生态系统中,人畜共患病宿主动物增加了70%。详情如下:

  《自然》:被人类活动损害的生态系统中 人畜共患病宿主动物增加了70%

      近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老鼠、蝙蝠和其他藏匿疾病的动物的数量,这些人畜共患疾病可能导致新冠等大流行病。

  这项研究基于陆地系统变化(PREDICTS)数据库中生态多样性的预测,评估了六大洲近7000个动物群落(包括376种已知携带人畜共患病的物种和大约6600种不携带人畜共患病的其他物种),发现人类一旦把野外变成农田或定居点,往往会导致更大的物种灭绝。研究发现,这些“伤害”却有利于那些体型较小、适应性更强、有快速大量繁殖的能力的生物,它们往往携带的病原体最多,可以传染给人类。

  评估发现,在退化地区,感染人畜共患疾病的动物数量高达2.5倍,携带这些病原体的物种比例,比未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增加了70%。

  人类人口正日益受到源自野生动物的疾病的打击,如艾滋病毒、寨卡病毒、非典型肺炎和尼帕病毒。自从冠状病毒大流行开始以来,联合国和世卫组织已经发出了一系列警告,要求世界必须解决这些流行病毒暴发的原因——对自然的破坏——而不仅仅是健康和经济症状。

  今年6月,专家们表示,新冠大流行是人类世界发出的一个SOS危险信号。今年4月,世界领先的生物多样性专家表示,除非大自然得到保护,否则可能全球可能暴发更致命的疾病。

  这项新的分析首次表明,随着世界人口和消费的增长,对野生地方的破坏如何导致动物数量的变化,从而增加疾病暴发的风险。科学家们说,这项研究表明,在那些自然遭到破坏的地区,需要加强疾病监测和医疗保健

  伦敦动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成员大卫·雷丁(David Redding)指出,在决定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时,人类完全没有把疾病的成本考虑在内:“你必须在医院和治疗上花费更多的钱。最近的一份报告估计,在未来10年内,只需要新冠危机消耗成本的2%,就可以帮助预防未来的大流行。”

  美国凯里生态系统研究所的Richard Ostfeld和巴德学院的Felicia Keesing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评论中说:“新冠大流行唤醒了世界对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的威胁。”

  他们说:“这种认识带来了一种广泛的误解,即野生动物是人畜共患疾病的最大源头。”“(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修正:最大的人畜共患威胁出现在那些自然区域已经变成农田、牧场和城市地区。研究人员发现的模式是惊人的。”

  像啮齿类动物和蝙蝠这样的物种在被人类破坏的生态系统中同时繁衍,同时也携带着最多的病原体,其原因可能是它们体积小,可移动,适应性强,并且能迅速繁衍大量后代。

  研究人员举了棕鼠的例子。这些快速生存的物种有一种进化策略,即偏好大量的后代,而不是每一个后代的高存活率,这意味着它们在免疫系统上投入的相对较少。“换句话说,拥有类似老鼠生活历史的生物似乎比其他生物更能容忍感染,”Ostfeld和Keesing说。

  雷丁说:“相比之下,一头大象每隔几年就生一只小象。”“它必须确保后代生存,所以它生来就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适应性免疫系统。”

  分析发现,栖息的小型鸟类也是疾病宿主,它们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栖息地表现良好。这些鸟类可能是西尼罗病毒和一种基孔肯雅病毒等疾病的宿主。

  人类已经影响了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可居住土地。尽管人口增长率在下降,但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人口数量将激增至97亿,这将需要更多的土地来为每个人提供住房和食物。伦敦大学学院的凯特·琼斯(Kate Jones)教授表示:“随着农业和城市土地预计继续扩大在未来几十年,我们应该为那些经历频繁的土地开发的地区居民加强疾病监测和医疗,他们越来越可能受到有害的动物病原体侵扰。”

  未被记录在案的病毒和病原体其实还有很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大约75%的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的,也就是说它们是通过与动物接触传染给我们的。许多这类人畜共患疾病最初出现时,已追踪到世界上在传统和人为意义上具有最大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传统地区包括生物多样性自然产生的热带雨林。

  而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场景包括非洲的野味市场或亚洲的生鲜市场,在这些地方,我们通常会在令人震惊的不卫生条件下,将被困住的外来动物与人类混在一起。

  任何种类的退化生境都可能为病毒交叉创造条件。支持我们郊区生活方式的栖息地被破坏,使我们更接近那些我们几乎从未接触过的物种。通过破坏这些生态系统,我们一步步缩小了人类和宿主物种之间的自然屏障,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理想的条件。这些微生物不是天然的人类病原体——它们成为人类病原体恰恰是因为我们给它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这一点在美国许多郊区支离破碎的森林中已经很明显,那里的开发模式已经改变了导致莱姆病的病原体的自然循环。当人类生活在这些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附近时,他们更有可能被携带莱姆细菌的扁虱叮咬。当生物多样性减少时,这些被稀释的系统允许像啮齿动物和蝙蝠这样的物种繁衍——其中一些最有可能促进病原体的传播。

  这本质上意味着,我们破坏的栖息地越多,我们利用各种病毒宿主所处的危险就越大。新冠并不是第一种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但它可能是更多大规模流行病和对全球经济进一步破坏的前兆。我们建造的建筑越密集,我们保护让自然繁荣发展的土地越少,这可能会降低一种新病毒引发另一场大流行的风险。

       以上即是酷客健康资讯-科技频道为你分享的“《自然》:被人类活动损害的生态系统中 人畜共患病宿主动物增加了70%”内容。关注更多医学前沿科研资讯,本站将及时与你分享。酷客健康,医疗健康新通道,尽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为你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