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 严惩贩卖医学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 严惩贩卖医学论文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 严惩贩卖医学论文

2020
05/26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医学论坛网综合自第一财经、澎湃新闻
A-
A+
【摘要】今年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带来了5份提案,涉及到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详情如下:

  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 严惩贩卖医学论文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带来了5份提案,涉及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严惩贩卖医学论文、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等。

  在其中一份《关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提案》中,葛均波建议适当缩短医学硕博人才培养学制。这份提案是他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后提出的。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

  医学教育改革亟待理顺

  葛均波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板,我国的医学教育在很多方面亟待理顺。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国的医学教育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人民健康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医学教育长期沿用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包括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往往是医学院毕业后分到哪个科就一辈子成为这个科的医生、专家。”

  葛均波表示,近年来,教育部连同卫健委通过采用“上海模式”,将我国过去混乱的4年制、5年制、6年制、7年制以及8年制的医学教育统一转化成现在的“5+3模式”,以5年制医学人才培养为主,毕业后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保留了8年制的医学博士培养。

  但是他同时指出,各个学校的“四证合一”(即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执业医师执照)、临床型专业硕士、临床型专业博士、科研型硕士、科研型博士等众多体系仍然造成了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混乱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这种混乱的培养模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多年时间。”葛均波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

  对临床医生的培养在‘5+3’模式下完成规范化培训后,就可取得医师执照。但是如果培养科研型硕士或者博士,就必须再参加研究生考试,进行一年的基础课学习,第二年进入临床科学研究,再过一年又要面临找工作和考博士研究生,培养科研型博士还要再进行同样的三年循环,相当于学生取得医师执照后,还要再花6年时间学习。

  葛均波认为,两次的基础课学习浪费了时间,而且大部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与硕士阶段没有任何联系和连续性。

  针对上述问题,葛均波建议,临床型人才“5+3”培养后就应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成为好的临床医生和未来的专科医生,这样也能和国际接轨。“美国医学培养是大学4年+医学院4年授予MD学位。”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葛均波建议,5年医学院毕业后,可以直接考科研型博士,能把硕士和博士打通,设为4年学制,这样为学生节省1-2年时间,而且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潜心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对于希望进行科研工作的临床型博士,可以考上述科研型博士,毕业后具备医学博士和博士双学位(MD, PhD)。”葛均波表示,“如果科研型博士希望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他们也可以参加3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成为双博士(PhD, MD),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使医学教育同质化。”

  加大医学论文贩卖打击力度

  葛均波长期关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去年两会时他就曾提出:“应从根本上提升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他认为,从供求角度分析,医疗机构每年招收医学本、专科毕业生的人数,输出端与需求端存在严重的失衡。这是因为高校在不断扩招的同时,未能兼顾教育质量。

  在另一份涉及论文的提案中,葛均波委员建议,亟需针对医学论文贩卖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将有医学学术研究买卖的主体双方纳入征信体系之中,营造正确严谨的学术环境和人才评价机制,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和医疗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为优秀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正名。

  他表示:“由于利益驱使,科研工作者中也滋生了许多学术不端的现象,甚至出现网上公开买卖论文的乱象。这不仅助长了学术腐败之风,造成了国家科研经费的浪费和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公信力,不利于医学人才培养。”

  葛均波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问题在于:人才量化评估标准单一,奖惩制度不健全。“在各级医院和研究机构,SCI成为在职称晋升、人才计划和奖金发放的主要衡量指标。”他说道。

  针对目前绝大多数的中文期刊在基金经费、科研评价、编辑队伍等方面得不到支持,中文期刊的功能正在被异化的现象,葛均波建议,加强对现有已初步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进行全面支持,包括资金、人员编制、出版政策等方面,重奖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优秀成果,并鼓励科技工作者将优秀文章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促进国内学术交流与传播。

  让“坐冷板凳”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

  “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要完善与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

  5月24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葛均波在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题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的大会发言时,说出了上述这番话。

  葛均波在发言中说,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急功近利、浮躁、浮夸、圈子文化等现象还时有发生,科技领域作风和学风建设任重道远。

  “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立项到结题平均为11.4年,从结题到提名间隔4.4年。”葛均波指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有关部委已发文破除“SCI至上”,但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的支撑能力和评价标准问题仍待解决。

  为此,他建议,要完善与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的保障、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保障性经费拨付力度,建立稳定支持自由探索的机制,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促进形成踏实苦干、勇攀高峰的氛围。

  同时,要激励科技工作者甘为人梯、奖掖后学,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疫情发生后,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逆行”而上,包括“90后”科技人员在内的科技工作者各尽所长,始终奋战在最前线。应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甘为人梯、提携后辈精神,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帮助他们牢记使命、加强协同、成就事业。

  此外,还要进一步健全激励科技工作者干事作为的体制机制。

  “正因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邓稼先等科学家研制‘两弹’才能取得成功,疫情防控阻击战才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葛均波在发言中说,近年来,一些束缚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应尊重科技工作者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进一步补齐科研管理短板,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激励力度,提升科技工作者获得感,切实发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作用,把科技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

        以上即是酷客健康资讯-热点频道为您分享的“【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 严惩贩卖医学论文”内容。关注两会期间医学教育改革“好声音”,本站将及时与您分享。酷客健康,医疗健康新通道,尽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