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医疾病| 这三个部位出汗可视为异常部位出汗 需提高警惕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 > 疾病 > 中医疾病| 这三个部位出汗可视为异常部位出汗 需提高警惕

中医疾病| 这三个部位出汗可视为异常部位出汗 需提高警惕

2020
09/24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酷客健康
A-
A+
【摘要】这三个部位出汗可视为异常部位出汗,需提高警惕:

  中医疾病 这三个部位出汗可视为异常部位出汗 需提高警惕中医疾病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电脑,大脑是中央处理器,那出汗就是散热系统。当剧烈运动、环境炎热、精神紧张、吃了辛辣食物时,体内温度过高,皮肤就会排汗,汗水蒸发带走热量,帮助身体调节温度。

  正常人剧烈运动或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每小时排汗能高达1~3升!

  中医认为,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于体表形成的。汗能滋润皮肤、调节阴阳、调和营卫。汗的多少反映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问汗”是中医问诊的重要一环呢。

  如果出汗异常,就像是散热系统有问题,那就意味着人体运作不良,比如有些人明明安静地在空调房心平气和地歇着,某些部位却大汗淋漓。

  特别是下面这三种情况称为异常部位出汗,大家要提高警惕哦。

  手足心出汗

  手脚心冒汗,许多人都遇到过,比如考试或登台表演,紧张之下就会感觉手心湿漉漉。这种稍稍出的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可是如果经常手足心出汗,而且汗非常多,则属于“手汗症”了,手汗多不但影响日常生活,而且会增加手足癣的发病率哦。

  西医上认为手汗症因为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比普通人强烈,所以流汗多,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根治。

  中医认为手足心汗比较多见于热证的实热、虚热或湿热。可以通过伴随出现的症状判断原因。

  伴有手脚心热、午后潮热、颧红、口咽干燥,可能是阴虚内热;

  伴有脸色黄,比较瘦弱,可能是脾虚引起的,因为脾主四肢;

  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可能是便秘引起的热证;

  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

  经常饮酒,饮食油腻、辛辣,且形体壮盛,多属于湿热。

  需要留意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不仅多汗,还以手脚出汗为主,如果手脚出汗多,还伴有怕热、烦躁心悸、食欲增大、消瘦等表现,记得要去查一下甲状腺。

  头面部汗出

  有些人是经常满头大汗,额头、面部、颈部大汗淋漓,其他地方的汗少,这种情况称为“但头汗出“。

  中医认为这是由“内热”引起的,邪热内蓄,蒸发腠理,遍身汗出。如果因为瘀热或湿热,热量不能向外排除,只能向内熏蒸脏腑气血,内热就只能向上蒸腾,从头颈散发。

  头部爱出汗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小朋友就经常“蒸笼头”,是因为他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阳气比较旺盛。

  但是如果头汗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就需要留意身体发出的警报,进行辩证调理:

  如果伴有面红、烦渴、舌尖红、苔薄黄,可能是上焦热盛;

  如果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可能是脾胃湿热;

  如果伴有心悸失眠、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特别是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则可能是气虚。

  心胸汗出

  心胸汗出,又称“心汗”,指心口胸部易出汗或汗多,一般是虚证,常见于心气虚弱者,比如从事脑力工作,经常加班者。

  如果经常思虑过度,心汗伴有心悸、气短、腹胀、便溏,可能是心脾两虚;

  如果心汗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可能是心肾不交。

  这种情况,除了中医辨证后用药之外,还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和休息,缓解压力进行调养。

  需要留意的是糖尿病也会出现出汗异常,多表现上半身,特别是面部和胸部大量出汗,而下肢皮肤干、凉、汗少甚至无汗,如果有异常出汗,而且伴随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要考虑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

  西医对汗症的办法很少,相比之下,中医在治疗汗症上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黄帝内经》对“汗”就有了认识与论述。

  异常出汗是人体阴阳,营卫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的预兆,建议有多汗情况的患者可以扫码咨询专业的医生,尽早进行辩证调理。

  以上即是酷客健康中医-疾病频道为你分享的“中医疾病| 这三个部位出汗可视为异常部位出汗 需提高警惕”内容。关注更多医疗、健康相关资讯,本站将及时与你分享。酷客健康,医疗健康新通道,尽请关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