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怎么建?首都划出六重点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怎么建?首都划出六重点

2020
05/18
作者头像

张丹妮

个人
+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记者 陶凤 王晨婷 刘瀚琳/ 北京商报
A-
A+
【摘要】在“后疫情时代”,各有关部门更应该就此次疫情暴露出的“短板”进行思考,如何改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就成了一个重点。近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中,北京就该问题提出要点: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如何建立

      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发布并解读了《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按照2022年、2025年、2035年三个节点进行部署,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强化公共卫生人才支撑等6个方面,提出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内容。为提高可操作性,北京还制定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目前,北京处于二级响应状态。卢彦强调,这时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哪些好的状态应该继续坚持,哪些是要弥补的短板,哪些是要克服解决的问题,为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坚实基础。“全国两会就要召开,在确保首都安全这件大事上要行动果断。疫情防控不仅仅是疾控医疗的事,需要将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社区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各个环节把控住。”

  好的经验留下来

  据了解,此次《意见》是对全市3个多月以来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经验总结。通过对经验做法进行梳理,用《意见》的形式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该《意见》总结了防疫过程中,在体制机制、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症患者治疗、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群防群控等方面,形成好做法、好经验。例如,中医药作为此次应急救治的一大特色,确诊病例中,超九成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90%以上;“健康宝”“京心相助”等小程序为群众日常出行和复工复产带来很大便利等。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林向阳介绍道,《意见》的最大亮点是,其充分体现了首都特点。由于北京特殊性较强,主体多、境内外输入压力大,对政治、国际影响非常突出,对应急管理体系要求也非常高。鉴于此,在应急指挥体系中,特别强调完善央地军地协同、平战结合的传染病救治网络,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提高医疗救治能力,也体现出全市调度的整体性。

  然而,卢彦也坦言,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相比,北京疾控力量明显不足。例如,全市疾控人员配置尚且低于国家标准。截至目前,北京市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是1.65,仍低于国家1.75的标准。“在疾病防控中对发热患者的筛查中,我们认识到,光靠大医院是不够的,还要靠一线的社区卫生中心。截至2019年底,全市还有31个街道乡镇没有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的336个中14个没有实体机构,186个没有编制的床位,这些短板都要抓紧补齐。”

  将培养高端疾控人才

  “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过程中,疾病的预防控制是关键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说,在充实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数量方面,全市目前编制仍有一定余地。疫情期间,北京疾控中心640名工作人员中,有550人参与了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数量与特大都市需求量相比,仍需继续加强部署。

  雷海潮介绍,北京将在未来三年内增强医防融合人才培养,培养600名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方面掌握基本要领的专业人才。北京将加强人员的素养和能力,使其能在关键时刻的流行病学调查、密接人员管理、实验室诊断等方面发挥作用。下一步,按照首都各类人才的构成情况,发展培养一批高端疾控人才,强调流行病学、卫生信息学、全球卫生、检验检测人才能力的提升工作。

  此外,当前北京核酸检测能力已得到大幅提升。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已有70所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检测量是5.1万份。雷海潮说,“近期最高一天,检测量已达到2.8万-2.9万份”。

  “未来三年还将着眼负压病房建设和负压急救车辆的增置。”卢彦说。据了解,在目前全市机构中,负压病房仅为290间,远低于上海、广东,为此要加强负压病房建设;而在疫情期,负压转运车从不足40辆迅速扩展到79辆,但应对大疫还需继续增加负压急救车数量。“北京要用三年左右时间把全市负压急救车提高到100辆左右。”

  布局P3实验室

  “全市核酸检测量提升的同时,实验室锁定新发传染病的能力仍需长期挖掘。”据雷海潮介绍,目前,北京尚没有一所P3实验室。对此,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表示,未来三年将继续加强补齐P3实验室短板,进而将检测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根据《意见》,将推进卫生健康行业业务网建设。统筹好疾控中心、医院、第三方检验机构力量,优化检测方法,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优化生物安全领域科研力量布局,强化疫情防治科技储备,统筹协调各方科研力量,发挥中关村企业作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抓紧诊断试剂、药物、疫苗和医疗装备研发。

  对此,许强透露,目前北京已有3种新冠检测试剂通过审批,有5种新冠治疗药品通过审批。目前,5条技术路线8个团队在进行疫苗研发,其中有3个团队进入二期临床。

  此前采访中,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表示,其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已进入临床研究。疫苗目前已进入一期、二期临床试验阶段,从研究者反馈的阶段性数据看疫苗安全性良好。日前,团队已于《Science》杂志发表临床前研究结果。

  许强说,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继续提高精准防疫水平。“其实在疫苗研发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都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尹卫东表示,这些技术通过云上进行系列服务和工作,为不同实验室之间迅速传递数据,进而加快分析和研究方向确定的进程。

  社区继续封闭式管理

  “在首都的公共卫生工作中,社区防控发挥了关键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表示,北京社区防控包括1万个小区、3900个行政村,共有160万人参与社区防控。

  据统计,累计共有365万返京人员进行了居家和集中观察。这个过程中,社区防控体系和卫生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做好了社区健康监测,全力开展患者救治。

  作为首都,社区的防控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张革介绍,要继续严格社区村的封闭式管理,用好“健康宝”小程序。继续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严格入境和中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的管控,完善应急处置的预案,妥善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各类风险,确保社区村万无一失。

  昌平区天通苑街道某社区工作人员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尚未接到可以开放社区的通知。“出入证、健康宝都还是要查的,包括最近有出境史和中高风险地区返京的都会继续健康监测。因为像有些地区最近也有些反弹,防控压力还是存在的。当然同时我们也会考虑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像‘五一’之后快递、外卖都凭健康码可以进小区了。”

  “全国两会将于下周在北京召开。服务保障好全国两会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卢彦透露,市里已制定服务保障方案,做好两会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把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降低各类风险,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创造好的条件和氛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酷客健康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iapeng@hqwx.com)
收藏

收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