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央视新闻的“曝光”,让医生“吃回扣”问题再度被推到舆论中心。

  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湖南两地的6家大型医院,发现医药代表天天跑医院,向医生推销药品。只要患者购买了药品,医药代表就能提成10%左右,而他们返给医生的药品回扣,比例高达40%左右。随后,国家卫计委要求两地卫计委行政部门,对回扣事件展开调查,对涉事医生作出了停职处理。

  这起事件得到了及时处理,但“医”与“药”之间的“暧昧”关系依然牵动着百姓的神经。《香港商报》报道,专家认为,药品回扣这一顽疾,问题表现在流通领域的“药”,其根源却在“医”。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药费占比仅为10%左右,中国药品降价还有较大空间。

  事实上,药品回扣的利益链条,比媒体展示的“切片”要长得多。人们不满吃回扣现象,主要是因为它助推高药价,让患者成了埋单的冤大头。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医院约有80%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以药补医”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存在已久。简单来说,由于政府投入有限,公立医院的大部分运营费用得靠医院自己的盈利填补,因此许多医生通过提高医药费和收取红包来填补薪酬,从而产生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