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碱量法测定氢溴酸东莨菪碱( B )。

  A.加Ba(Ac)2

  B.加Hg(AC)2处理

  C.直接滴定

  D.加HgCl2处理

  E.电位法指示终点

  中国药典收载的亚硝酸钠滴定法中指示终点的方法为( B )。

  A.电位法

  B.永停法

  C.外指示剂法

  D.不可逆指示剂法

  E.电导法

  三氧化二砷( A)。

  A.用来标定硫酸铈滴定液

  B.用来标定硫氰酸铵滴定液

  C.用来标定硫酸滴定液

  D.用来标定甲醇钠定液

  E.用来标定亚硝酸钠滴定液

  重量分析中换算因数F等于( A )。

  A.被测组分的量/称量形式的量

  B.称量形式的量/沉淀形式的量

  C.被测组分的量/沉淀形式的量

  D.沉淀形式的量/取样量

  E.称量形式的量/取样量

  碘量法测定药物时,淀粉指示剂加入的时间( B )。

  A.近终点时加入

  B.直接碘量法于滴定前加入 ;间接碘量法须在近终点时加入

  C.剩余滴定法中,溶液显碱性时应在近终点时加入

  D.间接碘量法中,溶液呈中性时可在滴定前加入

  E.无论直接法还是间接法均应滴定至黄色时加入

  非水碱量法测定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C )。

  A.加Ba(Ac)2

  B.加Hg(AC)2处理

  C.直接滴定

  D.加HgCl2处理

  E.电位法指示终点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突跃范围与溶液浓度有关,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 E )。

  A.1.000mol/L浓度滴定液

  B.0.500mol/L浓度滴定液

  C.2.000mol/L浓度滴定液

  D.0.200mol/L浓度滴定液

  E.0.1mol/L浓度滴定液

  冰醋酸是水杨酸、盐酸和高氯酸的( C )。

  A.均化性溶剂

  B.液氨

  C.区分性溶剂

  D.水

  E.酸性溶剂

  Na2S2O3标准液配制时( BCD )。

  A.加KI为稳定剂

  B.用新沸放冷的水配制

  C.加无水Na2CO3为稳定剂

  D.配好后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E.加少量HCL调pH

  碘量法应用范围( BCE )。

  A.直接碘量法-用于弱还原剂的测定

  B.直接碘量法-用于强还原剂的测定

  C.置换滴定法-用于强氧化剂的测定

  D.置换滴定法-用于强还原剂的测定

  E.剩余滴定法-用于可与过量I2反应的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在络合滴定中,金属指示剂必备的条件中( BC )。

  A.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颜色一致

  B.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颜色有明显区别

  C.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小于金属-EDTA络合物

  D.指示剂-金属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EDTA络合物

  E.在Ph2-10之间能完全电离

  根据指示剂不同,银量法有( ACD )。

  A.铁铵矾批示剂法

  B.硫氰酸铬指示剂法

  C.吸附指示剂法

  D.铬酸钾指示剂法

  E.酸性染料指示剂法

  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有( BCDE )。

  A.药物的脂溶性

  B.加入的酸量

  C.催化剂

  D.反应温度

  E.滴定方式

  化学分析法包括( ACDE )。

  A.沉淀法

  B.落层显色法

  C.沉淀滴定法

  D.非水电位滴定法

  E.亚硝酸钠永停滴定法

  氧化还原法中常用的滴定液有( AB )。

  A.碘滴定液

  B.硫酸铈滴定液

  C.锌滴定液

  D.高氯酸滴定液

  E.硝酸银滴定液

  重氮化反应要求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这是因为( BCE )。

  A.防止亚硝酸挥发

  B.可加速反应的进行

  C.重氮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D.可使反应平稳进行

  E.可防止生成偶氮氨基化合物

  溶质的酸碱性受溶剂哪些性质影响( ACD )。

  A.离解性

  B.惰性

  C.酸碱性

  D.介电常数

  E.溶剂的密度

  重量分析法分为( ABE )。

  A.萃取法

  B.挥发法

  C.酸性沉淀法

  D.提取沉淀法

  E.沉淀法

  GC.HPLG法中的分离试验(R)计算公式为( C)

  A.R=2(tR1-tR2)/(W1-W2)

  B.R=2(tR1+tR2)/(W1-W2)

  C.R=2(tR2-tR1)/(W1+W2)

  D.R=(tR2-tR1)/2(W1+W2)

  E.R=2(tR1-tR2)/(W1+W2)

  红外光谱( E )。

  A.RF

  B.E

  C.ODSC

  D.tR

  E.IR

  荧光分光光度( C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1表示,纵坐标以T%表示

  根据电池电动势变化测出离子浓度( A )。

  A.PH值测定法

  B.高效液相色谱

  C.热分析法

  D.电泳法

  E.X-射线衍射法

  Beer-Lambert定律A=-lgT=ELC中,A.T.E.L分别代表(D)。

  A.A-吸收度T-光源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B.A-吸收度T-透光率E-吸光度L-液层厚度(cm)

  C.A-吸收度T-温度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D.A-吸收度T-透光率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E.A-吸收度T-透光率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mm)

  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定期进行校正,如何测定吸收度准确性( D )。

  A.用比色用氯化钴溶液检定

  B.用不着1%浓度的碘化钠溶液检定

  C.用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检定

  D.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

  E.用比色用硫酸铜溶液检定

  紫外测定中的空白对照试验(A )。

  A.将溶剂盛装在与样品池相同的参比池内,调节仪器,使透光率为100%,然后测定样品池的吸收度

  B.将溶剂盛装在石英吸收池内,以空气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C.将溶剂盛装在玻璃吸收池内,以空吸收池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D.将溶剂盛装在玻璃吸收池内,以水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E.将溶剂装在吸收池内,以水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然后从样品吸收中减去此值

  K=Cs/Cm( E )。

  A.比较值

  B.分离度

  C.理论板数

  D.容量因子

  E.分配系数

  Beer-Lambert定律说明,一定条件下(E)。

  A.透光率与溶液浓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关系

  B.透光率的对数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成正比关系

  C.吸收度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成指数函数关系

  D.吸收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透光率的负对数与浓度成反比

  E.吸收度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成正比关系

  某药物进行中间体杂质检查:取该药0.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取此液5.0mL,稀释至25.0mL,摇匀,置1cm比色皿中,于320nm处测得吸收度为0.05.另取中间体对照品配成每mL含8μg的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收度是0.435,该药物中间体杂质的含量为( D )。

  A.0.580%

  B.0.575%

  C.0.6%

  D.0.0575%

  E.5.75%

  用于官能团鉴别( B )。

  A.紫外线分光光度法

  B.红外线分光光度法

  C.直接电位法

  D.X-衍射光谱

  E.荧光光谱

  液相色谱中化学键合相使用PH范围是( E )。

  A.2~10

  B.1~14

  C.3~8

  D.1~10

  E.2~8

  比移值( A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1表示,纵坐标以T%表示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是( A )。

  A.紫外检测器

  B.红外检测器

  C.热导检测器

  D.电子捕获检测器

  E.光焰离子化检测器

  荧光法测定的是( A )。

  A.发射光的强度

  B.激发光的强度

  C.吸收光的强度

  D.光的强度

  E.紫外光光源的强度

  容量因子( A )。

  A.k=KVs/Vm

  B.F=A内/A标×C标/C内

  C.F=W待测物/W称量式

  D.T=W005h/2d1

  E.F=(n-n0)/C

  发射光谱( E )。

  A.紫外线分光光度法

  B.红外线分光光度法

  C.直接电位法

  D.X-衍射光谱

  E.荧光光谱

  激光光谱( E )。

  A.以发射光的小长对荧光强度作图

  B.以荧光波长对透光率作图

  C.以荧光波长对吸收度作图

  D.以激发光的波长对吸收强度作图

  E.以激发光的波长对荧光强度作图

  TCL 法鉴别药物( D )。

  A.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死时间

  B.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的比值

  C.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斑点大小

  D.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比移值

  E.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斑点颜色

  一混合物的组分A的B在25.0Ccm长的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0min和17.63min,而两个色谱峰宽分别是1.11min和1.21min,则其分离度R等于( A)。

  A.1.06

  B.1.60

  C.0.95

  D.1.50

  E.1.78

  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药物的( D )。

  A.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B.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C.晶型鉴别

  D.鉴别、无效晶型检查

  E.制剂的鉴别、区别和检查

  某药物检查“有关杂质”采用TLC法:取检品,精密称定,加水适量制成10mg/mL的溶液,作为样品测定液。取样品测定液100mL加水稀释至1000mL,作为杂质对照液。取样品测定液10μl和杂质对照液5μl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样品测定液所显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比杂质对照液更深。该样品中“有关杂质”的限量为(C )。

  A.1%

  B.2%

  C.05%

  D.002%

  E.01%

  中国药典规定紫外测定中,溶液的吸收度应控制在(E)

  A.0.00~2.00范围

  B.0.3~1.0范围

  C.0.2~0.8范围

  D.0.1~1.0范围

  E.0.3~0.7范围

  吸收系数法测定溶液浓度,计算如下(B )。

  A.CX=(AX/AR)CR

  B.C=A/( E1% 1cm×L)

  C.C=A×E1% 1cm×L

  D.C=(A×L) E1% 1cm

  E.Cx=(AR/AX)CR

  R=2(TR2-TR1)/(W1+W2)( B )

  A.比较值

  B.分离度

  C.理论板数

  D.容量因子

  E.分配系数

  荧光分析法适合于( E )。

  A.碱性溶液的测定

  B.酸性溶液的测定

  C.中性溶液的测定

  D.高浓度溶液的测定

  E.低浓度溶液的测定

  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 B )。

  A.正相色谱

  B.反相色谱

  C.反相离子对色谱

  D.离子抑制色谱

  E.离子交换色谱

  n=L/H( C )。

  A.比较值

  B.分离度

  C.理论板数

  D.容量因子

  E.分配系数

  根据各组分之间淌度的不同而实现分离( D )。

  A.PH值测定法

  B.高效液相色谱

  C.热分析法

  D.电泳法

  E.X-射线衍射法

  比移值( A )。

  A.RF

  B.E

  C.ODSC

  D.Rt

  E.IR

  紫外光区( A )。

  A.200~400nm

  B.400~760nm

  C.4000~400?

  D.4000~400?-1

  E.<100nm

  羰基的特征吸收峰是( B )。

  A.1500~1650

  B.1650~1900

  C.3000~2700

  D.2400~2100

  E.1800~2000

  pH测定中校正仪器用的两种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应( D )。

  A.应大于15

  B.不大于30%

  C.不大于20%

  D.相差3个单位

  E.在3~5范围

  红外光区( D )。

  A.200~400nm

  B.400~760nm

  C.4000~400?

  D.4000~400?-1

  E.<100nm

  毛细管电泳以什么为驱动力( C )。

  A.带电离子流

  B.高压泵

  C.高压直流电场

  D.流动相

  E.磷酸盐缓冲液

  热重分析法( B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1表示,纵坐以T%表示

  低能级的价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跃迁到较高能极( A )。

  A.紫外线分光光度法

  B.红外线分光光度法

  C.直接电位法

  D.X-衍射光谱

  E.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图( E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1表示,纵坐标以T%表示

  紫外法用作定性鉴别时,常用的特征参数有( B )。

  A.λmax,a,肩峰

  B.λmax,λmin,A1/A2,E1% 1cm

  C.末端吸收,E1% 1cm

  D.λmax/λmin,末端吸收

  E.λmax,λmin,∑A

  高效液相法的速率理论公式( B )。

  A.H=A+B/u+Cu

  B.H=A+Cu

  C.H=A+B/u

  D.n=554(tR/Wh/2)2

  E.H=L/n

  用HPLG法测得某药保留时间为12.54min,半高峰宽3.0mm(低速5mm/min),计算柱效( E )

  A.116

  B.484

  C.2408

  D.2904

  E.2420

  一色谱柱长30.0cm,其理论板数为3450,则其理论板高度是( B )。

  A.8.7×10-2cm

  B.8.7×10-3cm

  C.8.7×10-4cm

  D.115cm

  E.115mm

  百分吸收系数表示为( B )。

  A.ε

  B.E1% 1cm

  C.E

  D.A=ECL

  E.-lgT=ECT

  可见光区( B )。

  A.200~400nm

  B.400~760nm

  C.4000~400?

  D.4000~400?-1

  E.<100nm

  在极性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与被测物离子形成中性离子对( C )。

  A.正相色谱

  B.反相色谱

  C.反相离子对色谱

  D.离子抑制色谱

  E.离子交换色谱

  紫外法用于药物的杂质检查是( C )。

  A.利用约物与杂质的等吸收点进行检测的

  B.彩计算分光光度法求得杂质限量

  C.利用药物与杂质的吸收光谱的差异,选择合适波长进行检测

  D.测定某一波长处杂质的百分吸收系数

  E.测定杂质的一对或几对波长处的紫外吸收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