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1:全身麻醉药

  全身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可逆地引起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和自主反射消失的药物。理想的全身麻醉药除具备上述作用外,还应具有 麻醉诱导期短、停药后从麻醉状态的恢复平稳而快速、一定的骨骼肌松弛作用、麻醉深度易于控制、无明显局部刺激和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以及安全范围大等特点。 全身麻醉药通常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1.吸入性麻醉药

  通过肺部吸入而达到麻醉效果,包括挥发性液体(如地氟烷、七氟烷、异氟烷、恩氟烷、氟烷、乙醚等)和气体(如氧化亚氮)。都可经呼吸道迅速进入体 内,其麻醉的深度取决于脑中麻醉药的分压。这又首先取决于肺泡气体中的药物浓度。在一个大气压力下,能使50%病人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内麻醉药的浓度称为 最小肺泡浓度(MAC)。MAC值愈低药物的麻醉作用愈强。肺泡中药物进入血液的速度还与肺通气量、吸入气中药物浓度、肺血流量及血/气分布系数(指血中 药物浓度与吸入气中药物浓度达平衡时的比值)等有关。提高吸入气中药物浓度可缩短诱导期。脑/血分布系数指脑中药物浓度与血中药物浓度达平衡时的比值,系 数大表明药物易进入脑组织,麻醉作用亦强。所以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受到血/气分布系数和脑/血分布系数的影响。

  吸入麻醉药对病人麻醉深度可根据乙醚的作用特点划分为四个期,即镇痛期、兴奋期、外科麻醉期和延髓麻醉期。前二者又合称诱导期;延髓麻醉期又称中 毒期。由于目前使用的非乙醚麻醉药作用发生快、病人呼吸受呼吸机控制、术前和术中使用多种麻醉辅助药,以及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联合使用,使上述四个麻醉分 期很难区分,也无区分的必要。目前临床对麻醉深度的评判主要依据病人血压变化、呼吸形式、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反射情况、瞳孔变化、肌肉张力等把麻醉分为 浅、中和深三度。

  吸入性麻醉药主要经肺以原形排出。肺通气量大,脑/血分布系数和血/气分布系数低的药物较易排出。

  2.静脉麻醉药

  麻醉速度较吸入麻醉药快,药物从注射部位到达脑内即产生麻醉,一般仅需20秒,故诱导期不明显。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无兴奋现象。主要缺点是麻醉深 度不够,只能进入浅麻醉,故多作为其他麻醉药的辅助药物。若单独应用,只适用于小手术及某些外科处置。本类药主要包括以硫喷妥钠为代表的超短效巴比妥类、 苯二氮 类、氯胺酮、异丙酚等。

  ☆ ☆考点2:恩氟烷

  【药理作用】 本品为吸入麻醉药,是异氟烷的同分异构物,作用与异氟烷相似,吸入时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麻醉诱导较乙醚快,苏醒迅速,有较好的 肌肉松弛和止痛作用,且用药后患者呼吸接近正常,较少发生恶心、呕吐现象。本品与氟烷不同的是麻醉期间加用肾上腺素溶液,安全范围比较大。

  吸入后易从肺呼出,在肝脏的代谢率很低,仅有2.4%被转化,故对肝的毒性很小。

  【临床应用】 一般用于复合全身麻醉(此时浓度0.5%即足够,3%为极限),可与多种静脉全身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辅助药联用或合用。

  【不良反应】 单用本品可轻度刺激唾液腺和呼吸道的分泌,能抑制咽喉反射;麻醉深或浅、麻醉伴有碳酸过低时,可出现面部、上肢肌肉阵挛性肌肉强直或抽搐;偶尔可引起高热、恶心、呕吐等。少数病人可诱发癫痫样脑电波。

  【禁忌证】 禁用于癫痫患者及对含卤素的吸入麻醉药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麻醉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呼吸的变化。

  ☆ ☆☆考点3:乙醚(麻醉醚、麻醉依打)

  乙醚为无色澄明易挥发的液体,有特异臭味,易燃易爆,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及乙醛,使毒性增加。虽然麻醉浓度大的乙醚对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无明显影 响,对心、肝、肾的毒性也小,有箭毒样作用,并有满意的肌肉松弛作用,但乙醚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分泌物增多,可导致窒息及术后呼吸道感染。另外诱导期和苏 醒期较长,又易发生意外,故已少用。

  【不良反应】

  1.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毒性反应。

  2.在施用前1小时,皮下注射阿托品0.3mg与吗啡15mg,可抑制呼吸道的过量分泌,并可减少乙醚的用量。

  3.为预防呕吐,麻醉前必须空腹6小时以上。

  环球医学教育网提供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成绩查询及分数线,免费微信订阅,第一时间知晓成绩和分数线,请扫一扫或搜索 hqyw2019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