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在2018年参加外科主治医师的各位考生朋友,有没有开始复习呢?据往年卫生资格考试的时间来看,预计2018年卫生资格考试将于5月开考,大家一定要及早做好准备哦!环球医学教育网小编特整理了一些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资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冻结性损伤

  (一)冻伤(局部冻伤)

  [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三个阶段:

  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节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产热增加的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度增加,随之出现寒战,使代谢增高。如寒冷继续增加,肝脏代谢活动也增强。散热减少的主要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流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以减少 散热。如果寒冷持续时间较长,皮肤血管往往出现短暂的扩张,使局部血流增快,皮温回升,循环暂时得以改善。但人体为了避免热量散失,血管又随之收缩。此种血管的收缩与扩张,均为人体抵御寒冷的保持反应。当然,最后人体为了保持中心体温,皮肤和肢端血管持续收缩。

  总之,在受冻之初,各项生理功能均趋亢进,如代谢增加,心跳加快,血管的舒缩交替等。如寒冷持续过久,势必出现抑制,从而代谢降低,心跳减慢,导致中心体温降低。此后皮肤及肢端血管出现持续性收缩,皮肤和肢体末端组织就可能发生冻结。

  2.组织冻结阶段:当组织温度降至冰点(皮肤冻结温度为-50C)以下时,就会开始发生冻结。冻结分为速冻与缓冻。

  速冻:如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如寒区置于户外的武器金属部分)或液体(如液氮)等,可以立即造成接触部位的皮肤冻结。如未能及时脱离接触,冻结组织可以迅速加深,严重者可将皮肤冻结在寒冷的固体上,强行脱离,可造成撕脱伤。

  缓冻:常见的冻伤发病过程均属于缓冻时,首先使细胞外液的水份形成晶体(冰核),随着时间的延长,冰晶体逐渐增大。(速冻时不仅细胞外液冻结,同时细胞内液也冻结,但形成的冰晶体一般较缓冻时为小)。因此,缓冻对组织损伤过程主要与细胞外的渗透压改变有关。当外界温度低于组织冰点时,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形成冰晶体,电解质浓度(主要是钠离子)和渗透压升高,细胞内分向细胞外大量渗出(有人研究,细胞失水达78%时,即可造成细胞的损伤,而在冻伤时,失水程度可达85-90%),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发生皱缩,造成细胞内能量代谢物质的耗竭和丢失,从而使细胞线粒体的呼吸率下降,造成大量中间产物的堆积。这是受冻组织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以往还认为,由于细胞外液冰晶体的不断增大,对组织细胞产生机械作用,使细胞间桥断裂或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也是造成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

  由于损伤系在组织冻结时造成,通常称为原发性的损伤。

  3.复温融化阶段 在复温后,如系表浅的皮肤冻结,局部只呈现一般炎性反应,而无严重组织坏死,一般在1-2周后痊愈。如系深部组织发生冻结,不仅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障碍依然存在,而且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这是由于复温后冻区的血流暂时恢复,血管扩张,而冻结阶段血管壁已被损伤(内皮细胞对寒冷极为敏感)甚致破裂,故毛细胞管通透性和渗出增加,局部出现水肿和水疱,继而出现血流减慢和血液瘀滞,血液有形成 分堆积,以至血栓形成。此种复温后的改变称为冻溶性损伤或继发性损伤。根据实验观察,组织复温融化后10分钟,就可出现微循环的闭塞现象。24小时在小动脉、小静脉内有明显的血栓,3-4天发展成成 弥散性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坏死。故有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冻伤组织的40%是原发性损伤,60%是由于循环恢复后继发的损伤,因此 复温的方法对减少组织损伤有重要关系。

  以上就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资料,希望广大考生朋友能够认真复习。备战2018卫生资格考试就在此时,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关于卫生资格考试的更多资讯,请关注环球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频道。

  小编推荐:

  2018卫生资格考试时间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