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第一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

  病因— 口腔粘膜长期受不良刺激引起的白色角化斑块,不良刺激去除后病损逐渐变薄消退。

  临床表现— 白色边界不清斑块,无自觉症状,平滑,基底柔软,唇颊多见。局部刺激因素去除1-2周后病损逐渐变薄变浅消退。

第二节 白斑(Leukoplakia)

  定义— 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白斑口腔癌关系密切,并且常见的一种口腔粘膜病。paymaster(1962)报告印度盂买口腔癌的病人中32%有白斑,另一方面也确实见到由白斑转变成癌的病例,所以长久以来许多人对白斑的概念是癌前病变,甚至是癌。然而根据最近许多学者的报告,说明白斑癌变还是少数。WHO于1978年报告白斑癌变率为3一5%。

  病因— 吸烟、白念、全身因素

  临床表现— 斑块状、皱纹纸状、颗粒状、疣状、溃疡状。 好发于唇颊等处,有粗糙感,局部发硬,有溃烂时疼痛。

  白斑癌变的特点—

  (1)临床类型以非均质型,包括溃疡型、颗粒型及疣状型较易癌变。

  (2)所在部位以舌缘、舌腹、口底及咽部复合区较易癌变。

  (3)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易癌变。

  (4)特发性白斑,即无吸烟或其他刺激因素而发生的白斑易癌变。

  防止癌变的措施—

  (1)病人口腔中的局部机械刺激因素,如残根、 残冠等要及时除去。

  (2)吸烟者要求忌烟。

  (3)对临床可疑癌变的病例应及时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送病理检查。

  (4)对已有上皮异常增生的白斑,不宜保守。

  (5)对白斑患者应追踪观察,即使手术切除病变后亦应定期复查。